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院校教育,真的如此糟糕?

岐伯有道 2020-09-18

转眼3月快过半,临近毕业季,又听到很多学中医的同学疯狂吐槽院校教育。


“本科上课基本是学不到什么的,在特别好的中医院校并且很幸运的碰到特别好的老师才能学到一点东西,然而老师还只是教完这一科就走了,大部分老师都是接近于念课本”。

“学中医如果没有师父带,自己也不认真学,你就耽误五年,出来也是个中医黑。”

临近毕业,更容易因爱生恨


中医院校教育,真的如此糟糕?


我的答案是:NO!

评价事物的成功或失败,要看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完成了什么任务。

比如说,过去十多年,我们一直觉得中国做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足球世界排名八十几,亚洲才排第九,太失败了!但是,现在我们只要世预赛能赢高丽一场,立马举国欢腾,这背后的期望其实是:“世界杯我也不指望你们了,能把棒子往死里弄就行!”

题外话:“只要赢韩国”的期望已经迅速地扩展到了乒乓球上



我们对院校教育的期望,合理吗?


对于中医院校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对它的期望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能用中医的方法解决临床问题。

 

但,这个期望其实过于理想化了。因为,中医的成材规律特点就决定了,现代通行的本科教育机制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

 

中医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是培养优秀的中医师,而是完成中医学术框架的通识教育。


而这个任务,在过去短暂几十年的现代中医教育史当中,虽然不能说特别成功,但其实也已基本完成了。


我们知道了阴阳五行、藏府经络,知道了四诊方法,知道了将近十种的辨证理论,知道了常用中药的作用和历代经典方剂,可以说是理法方药基础全备。

通识教育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


问题其实出在,通识教育完成之后


通识基础学完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怎么上临床?


通识,只是具备了理论基础,和真正的临床还有很大的距离,而这两者之间的鸿沟之大,超乎想象。

当医生遇到一个胃疼的患者,他判断出患者有湿热的情况,要用化湿热的方法来治疗;同时又判断出有阴虚证,需要用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可是仔细想想觉得不对,化湿热就会伤到阴液,养阴液又会助湿。除了这两种情况,患者还有其他病因复杂纠缠,临床中80%的患者都是这种“不照着书本来生病”的情况,怎么办?

 

找不到真正核心病机,能怎么办?他只能是看到什么症状加什么药,把多种对应的药全部加上去,于是乎就出现了一个20、30、40味药组成的方子。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临床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医生自己最为清楚,以这样的水平,是很难在中医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的。


同时,中医师在现代医院也很难学好中医临证,现代医院的执业环境就决定了,中医师在医院缺乏中医学术和临床方向的上升通道。

 

通识和临床之间好像存在一道说不清的鸿沟


如何填补这道鸿沟?通识教育,是可以大规模复制的。但临证思辨的培养却恰恰不能。所以,院校教育在现阶段只能完成通识教育。而临床教育,在现在看起来,似乎最好的捷径就是师承。因此,我们门内有一句玩笑:“要想学得会,得跟师父睡。”



传统师承教育的现实优势


我们现在有一种认知:名医多是由师承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培养不出名医大家名医的后代往往更容易成名医,而至于宗师级的人物,更是大多具有传承背景。古今如是。而没有任何医学传承背景,若想依靠自学,或者普通的高等教育,想在中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往往难度较大。

 

虽然这么说不完全妥当,但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理解为“阶级固化”。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而阶级固化,又是必然存在的事实,我们没有办法忽视其存在,各行各业皆如是。

比如看最近火遍朋友圈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前任反贪局长(陈海)是前检察长(陈岩石)的儿子,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和公安厅长(祁同伟)是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学生,侦察处长(陆亦可)是大法官的女儿,市委书记(李达康)是前省委书记的秘书,市委书记的老婆是城市银行副行长,现省委书记(沙瑞金)是前检察长(陈岩石)带大的(好像是红二代),等等等等,然后这帮人合伙搞死了帝都某部委的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处长。


这来来去去,能做出一番大事的,都是这个阶级的人。

名医后代出名医,中医传承中出现的“阶级固化”现象,也间接证明了师承教育的成功。《礼记》中“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记载,也就成了中医世家传承的最佳注脚。

有人记得《女医明妃传》的谭允贤,是几代家传吗?


剖析:传统师承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因此,我们开始怀念起传统的师承教育,尝试找到中医成材的关键。

1

古代的师承教育,以家族传承和学徒教育为主,父传子,师传徒。

师父会让你自己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

那现在,学校里会教:《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

这就是通识教育,古今其实没有本质差别,重要且必不可少。


2

通识教育完成之后,重点来了。

要和师父上临床,这时候我们要学的是什么?

师父用什么方治疗胃病吗?


这个当然要学,但最重要的是——师父是如何进行思辨的。师父为什么会想到用桂枝汤,而不是用小柴胡汤?


这个是临床教育。临床教育所传承的,就是中医成材的关键。它传的不只是以药对症的经验,不只是秘方,更多的是中医临床的思辨。思辨是什么?思辨的过程,即是在理论框架和临床现实之间建立一个有效关联。

 

所以传统中医的师承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个人的体会,其实就是帮你去捅破那层窗户纸,打通了通识理论和临床思辨之间的任督二脉。

思辨的传承是很难批量完成的


举个具体的例子


我曾治疗过一位胃癌晚期患者,极度虚弱,由于脘腹痞塞剧烈,几乎完全无法进食,脉象细弱,面色苍黄无华。然本身食欲仍佳,全腹硬紧、舌红紫苔黄厚浊腻,下肢重度浮肿。虚实夹杂,难以下手。

 

后来我向许家栋老师请教,师处以《外台》前胡升麻地黄汤(含栀子、豆豉、黄芩、黄连等)。

当时拿到此方还颇为犹豫,胃气如此虚弱、水肿如此明显,还能用这么多苦寒、甘寒之药?师谓:此为胃气热,伤胃津,津虚而水盛,当以苦寒为主,佐以酸寒。


顿时醒悟:仲景曰“胃气生热,其阳则绝”,这是对第一层病机的把控,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明得各中趣,方是医中杰。

药后果然胃纳逐渐好转,水肿渐退。

而胃气津液理论是经方的核心基础,不客气地说,我对其要点如数家珍,但是落实到临床上,如何建立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运用的有效关联呢?


如何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这时候,走在前面的人回过头来帮你轻轻一点,能帮你打通很多关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是说我们不用读书,而是师者在你前面读了这十年书,他在用这十年功力帮你建立有效关联。这正是师承教育最大的意义所在。

但!如果你没有框架基础,也只会是鸡同鸭讲的尬聊。



那,没有师承点拨怎么办?


实在没有师承的条件,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在年初的谦川学术年会之时,聊过的一病例。一顽固性湿疹的患者,一身皮肤起疹、干燥搔痒,伴纳呆、腹痛,小便黄、有异味,口臭。经反复治疗,湿疹稍有好转,但好转较慢,食欲一直无法改善。清热又恐败胃,养胃又怕会火,二者并重之法之前早已试遍。一时之间陷入两难。

 

于是我将师兄余翥医生请来共同商议对策。我们二人一起逐条分析排除。

 

仲景有言“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那么反而言,小便黄而有异味者,则必在阳明之里,胃家实是也。


最终我们确定此案和上文提过之案相似,皆为胃气生热,耗伤胃津所致,甘寒生津只能隔靴搔痒,苦寒直折方能釜底抽薪,果断处以芩、连、栀、豉、升麻之属,药后胃纳果然恢复,诸症皆有明显好转。

所以,这个从基础到临床的有效关联,也是可以通过自身(或与他人探讨)反复思辨推衍而慢慢建立的。虽然可能会慢一些,但你至少走得平稳。


而这种通过自身内求之思辨与推衍的方法,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提出来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反复的学而思,思而学,这时候学的对象,要从通识教育中的教材,上升到蕴含着中医最根本道理的经典著作;这个思,是要在经典中思考临床,在临床中印证、总结与思辨经典。

 

《论语》中,曾子说得更彻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PS:这就是师承教育)。


谁传?谁习?师传徒,父传子,经典著作传后之学者。传之后,就要“习”,要去实践,而这种实践,是要尊重原意地去印证,而不是掺杂臆测与妄想的天马行空。

 


写在最后

院校教育不失败,

失败的是我们在茫茫的学海当中望洋兴叹。


阶级固化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在固化的上升通道之前望而却步。


师承教育不是救命稻草,只要我们能三省吾身,

今天,我学而思乎?传而习乎?


说起中医的师承教育,很多人都看不上眼,觉得没有专业系统的教育体系,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人才。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没有院校教育的年代,中医人才出现的少吗?正是依靠师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中医才得以传承发展至今。

如今,党和国家在重视中医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而这样的境况,造就了师承教育成为中医人终身需要接受的一种教育模式。国家对师承教育的认可与重视,你还敢轻视师承教育吗?



说起师承教育,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只是一种单纯的自我以为。在此,中域师承项目组的老师从专业角度做一个科普,顺便让想通过师承教育走中医执业道路的零基础中医爱好者们,有一个“心理准备”,毕竟这是非专业人员走上中医执业道路的唯一途径。


所谓的师承教育,从字面意思理解便是跟师学习。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中医师承,就是跟着老师学习中医。当然,跟师学习就不是简单得学习中医理论,还有数十年来老师积攒的经验。这样,便可以让一个人从零基础的小白渐渐成为一个知识与经验都很丰富的中医学者。


通过师承教育学习中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首先,老师就不好找;其次,学满三年出师之后,并不能立马独立地从事中医活动。尽管从老师那学到了不少的经验,但是终究不是自己实践来的,而且中医不和西医一样,中医面对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医治之道,所以,还需要进行临床实践。



当临床试用满一年,便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后,便可以在医疗机构正式从事中医活动。在中域有理论学习,有实践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师,会比从中医院校教育培养出来的执业医师差吗?想必不用师承项目组的老师多说什么,大家心中也会有答案。而你的答案,也就是党和国家重视师承教育的原因。


因此,希望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们,能够好好把握住这条走上中医执业道路的途径,成就自己的执业人生。如果在中医师承方面还有任何疑惑或者需要寻求帮助,从事十年中医师承培训的中域教育,相信会是不错的选择!


 师承教育不可取代


  中医药人才成长,必须坚持走“读书、从师、临证、再读书、再从师、再临证”的途径


  今年6月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师冯世纶的一位特殊的弟子学习期满。他是56岁的田雨河,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生、硕士生导师。每次出门诊,排队挂号的病人都有50—60人,在一家县级中医院,能熬到这个份上,已经相当不容易。用当地人的话说,“看病的本事够他花了”。但田雨河认为,看了这么多年病,感觉现在才刚入门。


  机缘巧合,有一次,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来孝义考察,帮助田雨河联系到了冯世纶。冯世纶接纳他成为自己的一名弟子。去年11月,田雨河来京跟师学习。排队打饭,跟师出诊、抄方、写感悟,和年轻人相比一样也不落,学习比他们还认真。跟师结束,冯世伦给田雨河的评价是“登堂入室”。


  师承教育,俗话说是“师带徒”。“师带徒”是培养造就中医药人才的有效模式,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最佳方法。


  中医院校教育为何取代不了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因为师承教育是以“个性化”为特征,院校教育以“标准化”为特征。师承教育主要强调临证技能、技艺训练,而院校教育则主要解决学术与知识的大量积累,两者各有侧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指出,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特殊性,决定了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人才成长,必须坚持走“读书、从师、临证、再读书、再从师、再临证”的途径。


  第三批国家级中医继承工作导师、名老中医毕庚年的学术继续人窦剑,如今已是河北医大三院的副院长。窦剑说,通过跟师学习,真正懂得了中医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中医书应该怎么读。跟老师学到的不仅是一个个方子,更重要的是独到的经验和思路。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段云波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夯实理论基础、坚持临床实践,而跟随中医大家学习研修、博采众长,更是成才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师带徒”离不开“名医


  师承教育,让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得到了总结、提炼和继承,甚至得到了抢救性挖掘。


  李士懋是第二届“国医大师”,河北省首位“国医大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每次出门诊之后,当晚他就组织弟子点评处方,直到弄清弄懂。他创造出师承带教“六结合”:激发兴趣与关爱徒弟相结合、系统讲授与随时讲解相结合、口传笔授与执手施教相结合、长期培养与分段实施相结合、师徒互动与徒弟互学相结合、临床实践与总结研究相结合。


  名师出高徒,传统的“师带徒”培养模式离不开“名医”。全国中医药师承教育开展以来,2875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4716名继承人,其中790名老中医药专家建立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0名首批国医大师中有26人多批次担任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朱良春、李辅仁、张琪、张学文、周仲瑛、苏荣扎布、唐由之等国医大师均届耄耋之年,但目前仍坚持担任第五批师承工作指导老师;程莘农、陈可冀、张伯礼、石学敏等两院院士先后担任过师承工作指导老师。


  师承教育,让老专家的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得到了总结、提炼和继承,甚至得到了抢救性挖掘。比如,元寸灸,胜艾灸之所胜,达艾灸之所不及。通过师承,一种近乎失传的灸法在孝义市中医院得到推广应用。它是将30多种中药制成灸条,用打火机点燃,在虎口附近的合谷穴灸疗,方便好用,对“重症肌无力”“糖尿病神经损害”有神奇疗效。


  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集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杨巨奎认为,选徒最重要。龟龄集疗效显著,炮制方法更是奥妙无穷。制备工艺有煮、薰、爆、土埋、露夜等81道工序。83岁的杨巨奎将选徒总结为“人必精、心必诚、事必勤、断必果”。他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人必精,人是首要因素,既能掌握传统技艺,又要融汇现代科学技术。


  草根中医打开大门


  专家建议将中医师承纳入国家正规教育,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山西平遥古城闻名遐迩,比古城墙更久远的是道虎壁王氏妇科。它起源于金、元时期,已有800余年历史。82岁的王培章老人满头银发,他是王氏妇科第二十七代、傅山女科第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王培章老人的父亲开始,王氏妇科打破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传媳妇也传闺女。二女儿王轶芳跟父亲学医,学习中医技法的妙中之妙、巧中之巧。老人现在带着7个徒弟,其中5个是孙辈的。3年后,他的孙辈就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师承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师承教育的方式,按照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二是通过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长期以来,民间中医药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执业医师法》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人,首先必须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专科或中专学历。这些民间中医,虽然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长,但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了。师承教育能否为他们行医打开方便之门?


  沿着盐湖一路前行,在中条山脚下,坐落着一所民办的小型医院——运城市中医肿瘤医院。69岁的院长崔扣狮擅长治疗肿瘤。虽然他的医院在偏僻的小山村,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患者。让他欣喜的是,45岁的长子崔旭辉跟他行医10多年,最近拿到行医资格证。三儿子的师承关系合同经过公证,迈出师承学医的第一步。


  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波说,已对民间中医药人员开辟了准入渠道,通过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经认定后可在一定范围内合法执业,让民间中医有用武之地。


  由于种种原因,中医师承一直未能纳入国家正规教育,致使学徒质量参差不齐,前途命运各异。专家建议,应将中医师承纳入国家正规教育,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5日 19 版)


肥儿茶-健脾消食化积-成人小儿都适用

健脾强肾壮骨话补钙 - 后爱傲骨无双

德国西医兼中医专家:西医大部分是伪科学,中医大多是精密科学!

倪海厦:给中医学院学生的一封信

真正的中医中药靠疗效,不是靠所谓的"科学"和国药准字号

郝万山:一个反中医的科学家居然意外论证了经络的存在

中医不科学?你out啦

一家三代名医,为什么不准家人孩子吃冷饮丨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家训

真正的传统中医用学英语百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学会‖家家皆可有良医(刘希彦)

中医内科学160个高频考点汇总

日本汉方遍地开花,10年后我们向日本人学中医?

彭鑫中医博士【不花一分钱对癌症康复有帮助的建议】

台湾名中医彭奕竣:关于糖尿病的事实真相与骗局

家家必备十良方 - 这是一个台湾老中医的著作

台湾癌症专家的讲座,告诉癌症要如何对付!!!(王辉明医生)

西医与中医疾病名称对照,没有比这个更全的!

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

做个聪明人:拒绝西医开中药

几百例癌症中医体检,发现2个惊人的共同点!这些西药一直在伤阳气!

中医的神奇疗效使我从不相信中医,到痴迷中医(西医高材生自述)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什么呢? - 思维方式

西医永远不可能治好你的病,救你的只能是中医!

量子医学 VS 中医理念

德国老人:希望中国不要培养假中医,人类不能缺少中医(一条被高频转发的信息)

德国大学教授如此评价中医,令无数中国人汗颜!

对疾病的态度,敌人还是朋友? - 中西医比较

中南海红墙御医胡维勤:中医手眼通天,西医不过是一门技术

人民日报:西方人并不将医学视为科学的一部分

为什么现在台湾人基本不相信西医,每个人都在看中医?(薛仁明)

父亲颅内血块还在,但已行走自如!中医的窘境来自西化

倪海厦:为什么西医有上百种不同名称的癌症,治疗时却永远只有三种武器 - 三素一汤(推荐)

60年代西医高材生赵作伟:我如何从不信中医到痴迷中医

中医博士刘力红教你不用花钱的治病方法

一字之差良药变毒药!养生药材,千万要看清,否则要命!

我们正在见证中医药在中国的消亡,在国外的复兴!

不同咳嗽用不同的中药,你都知道吗?

中成药应用宝库,收藏必备!

退烧神药 - 车前草:真实病例无一失败!

这种药,所有女性都要远离 - 冀连梅

自制中药洗发方,去屑止痒还养发

骨刺骨质增生,一味药轻松化解,0副作用!用几次就不疼了

站桩: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男科圣药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母亲哺乳期间,切莫生气,否则就会伤害孩子!

她出身书香门第,19岁嫁富商,生8女5男,40岁守寡,培养13位博士,成为传奇母亲!

中医博士刘力红教你不用花钱的治病方法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